牛津大学牛津中医药研究中心的马玉玲博士当选英国药理学会院士(Fellow of BPS),以表彰她多年来对于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成果适用于心脏病理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英国泰晤士报于1月6日也对此做了相应报道。
马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研究领域为电生理学和药理学。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研究课题是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心脏药理作用。1995年,她获得了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 的博士学位,研究成果是牡丹皮活性成分牡丹酚(Paeonol)的电生理特性,该研究得到了ORS奖学金和KC Wang奖学金的资助。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被普遍报道的促心律失常作用,使她对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改善问题产生了兴趣,并展开进一步相关研究。
马博士在2013年的主题演讲《从东方到西方——医学研究中的启迪之路》促成牛津大学建立了一个研究项目,研究一种临床有效且安全的抗心律失常多组分药物的作用机制。她的团队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全球SciPod:传统中医药的力量》,并于2021年11月获得美国专利。十余年来,马玉玲博士及其团队还专注于一种名为心苏宁的多组分中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以阐明其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

英国药理学会(BPS)成立于1931年,是全球领先的药理学专业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动药物发现、开发与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学会的院士和荣誉院士在学术界、临床实践和工业界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他们的领导力和研究贡献,激励和支持年轻学者,推动药理学科的持续发展。BPS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和教育活动,致力于全球药理学教育的进步,是全球药理学界的重要平台。
英国药理学会会长马克·考菲尔德爵士(Sir Mark Caulfield)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当选的院士们代表了药理学在学术、临床和工业领域广泛的专业知识。这也体现了我们学会多元化的会员构成:男女比例为60/40,国际会员超过34%。我们今年还选出了两位早期职业研究者成为院士,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成就。请和我一起祝贺这些新当选的院士和荣誉院士们!”
未来,博之桥将继续扩展与企业界、教育界专家学者的合作,继续致力于推动企业创新与高等教育交流!